你说这场仗打了42天,花掉上千亿美元,动用了150万大军,结果最大赢家居然是个没参战的国家——中国?听着挺难相信吧?不过回头一看,这场战争确实像一记重锤,把当时中国狠狠地敲醒了。
当时1991年,咱们解放军的思想还保持在“人民战争”的阶段,觉得只要人多、意志坚,武器差距啥的也能不当一回事。可是在电视直播里,美军的F-117隐形轰炸机像鬼一样穿过防空网,巡航导弹精准打击,伊军那边的苏式装备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炸得稀巴烂了。
最令人震惊的是——美军指挥官盯着屏幕,说:“刚刚我们搞定了伊拉克的一个装甲师。”那一师的士兵们,直到死都没见过美军的真面目。
当时看着这场战役的解放军将领们都觉得背后发凉——这根本不是我们预料中的战争方式啊!我们还在练刺刀拼刺刀,人家已经在打“不接触的战争”了。
海湾战争成了中国军队最生动的教科书,改革立即启动:
陆军进行了调整,重点从规模堆砌变成注重质量和战斗力;二炮部队被提到战略层面上来看待;更为重要的是,军费开始偏向高科技装备投入。
你还记得90年代末亮相的国产歼-10战机和那些新式导弹吗?那些都是海湾战争之后加快研发步伐的成果表现。解放军也逐渐明白:现代作战靠的不是人海战术,而是信息和科技的比拼。
这场战争还意外带来了好处。美国打完这场仗后,更加专注于中东地区,客观上减轻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。整个90年代,也就变成了中国难得的“战略好时机”。
实际上,经济方面的好处更为明显。战后,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陷入瘫痪,国际油价从每桶14美元猛涨到40美元。这时候,中国正好从一个石油出口国转变成了进口国——油价的上涨反而激发了国内油田的开发潜力,比如大庆、胜利这些老油田都迎来了第二春。
重新回想,海湾战争给咱们中国上了三堂急需吸取的课:第一,科技兴军才是唯一的出路;第二,联合作战体系比起单一武器体系更为关键;第三,现代战争实际上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实力。
就因为这节课,咱们中国军队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转变,从以前主要依靠步兵的部队,变成了如今拥有航母、隐形战机、北斗导航的现代化力量。
所以你说,到底谁才是海湾战争里的最大赢家?这事情挺怪的——有时候,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赢了多少场仗,而在于能搞明白战争的真谛。当其他国家在算战争的消耗时,中国关注的其实是和未来的差距。这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战火,就这样点燃了一个东方大国迈向现代化强军的道路。
策略配资,深圳股票配资平台,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